央广网漯河2月28日消息(记者 夏莎)2月25日,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西大坡高标准农田里,一排排水肥传感器随时监测并将数据上传平台,农民利用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小麦进行浇水、施肥,完成农田自动浇水、施肥等工作,地空联动,确保小麦茁壮成长;物联网系统自动上传数据,农民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实时监控土壤温度、湿度,还可以通过摄像头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……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智慧农业尽显“科技范儿”三农发展 。这只是郾城区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“三农”发展的缩影。
近日三农发展 ,郾城区高标准绘制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:兴农业固根基,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抓手,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、农村增活力、农民增收入;科技赋能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……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三农发展 。如何夯实农业发展根基,兜牢基本民生底线?郾城区将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,持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,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。利用3年至5年时间,实施良种繁育、绿色生态种植、农文旅一体化融合、绿色生态发展等六大工程29个重点项目。
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?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是关键三农发展 。“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,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力。”郾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张韶杰说。近日,郾城区已完成各镇农田、林田等农业资源的分类统计,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特色农业打实基础。下一步,郾城区在稳住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这个基本盘的基础上,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,驱动产业链、价值链整体跃升,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。
如何更好更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?郾城区将锚定建设“现代农业强区”目标,继续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集中力量办成一批重点实事,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、农村增活力、农民增收入三农发展 。紧紧围绕全市和美乡村先导片区工作部署,重点打造和美乡村先导片区。以“五个结合”(即与乡村治理效能相结合、与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、与项目提效相结合、与镇村特色资源禀赋相结合)为指导,按照“串点成线、连线成片、连片规划”的发展思路,初步规划“一横一纵”两条路线。